作者:
来源:
引言:
采血作为医学中常用的检查手段,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正确地识别采血管备管的标示。如果你能够掌握这一技巧,那么你就能轻松上手采血了!
一、准备工作
在采血前,需要准备好采血器材、患者信息卡以及采血管。采血器材包括采血针、采血管、备用针头等;患者信息卡则包含患者的个人信息、采血部位和采血时间等;采血管则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标示。
二、采血管的种类和标示
常见的采血管分为绿帽、紫帽、黄帽、灰帽和蓝帽等。它们在采血中的作用各不相同,需要注意正确选择使用。采血管上的标示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标示和它们的含义:
1. EDTA-Na2:用于血常规、血型鉴定、血凝等检查。
2. Heparin-Na:用于血液凝固测试和生化检查等。
3. Sodium Fluoride:用于血糖测定和药物浓度测定等。
4. Clot Activator:用于血清和血浆的化学分析。
5. Gel&Clot Activator:用于血清和血浆的生化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等。
三、正确选择和使用采血管
采血前,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血管,并在管子上核对标示是否正确。在使用采血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针头尺寸和长度,以免造成血管破裂或采集量不足的情况。
2. 保持采血管与采血器的连接处无菌,避免感染。
3. 抽血前要告知患者清楚的采血过程和可能的疼痛感,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抵抗。
四、采血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认患者的身份,核对患者信息卡上的采血部位和时间是否正确。
2. 等待酒精或碘酒干燥后再进行采血。
3. 采血时要注意抽血速度和力度是否适当,避免过度扎伤血管或加重患者疼痛。
4. 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血液的流动速度和量,确保采集到足够的血液。
五、维护采血器材和处理采血垃圾
采血完成后,需要妥善处理采血器材和采血垃圾。在维护采血器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将利用过的采血器材和垃圾放入指定的废物桶内,避免感染交叉。
2. 对采血器材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下一次使用时无菌。
3. 定期检查采血器材状态并更换有异物或破损的器材。
六、结语
通过此次科普,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正确识别采血管备管的标示以及正确采血的方法和要点。在实际采血操作中,需要注意细节并充分尊重患者的权益,才能够完成一次安全、有效的采血操作。
七、参考文献
1. 《临床检验与诊断学》第三版,主编:李敬明等;
2. “血液采样标本检材采集处理操作规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19年第2号。
八、创作源泉
本文参考自卫生知识网站、护理学教材以及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体验和总结,加以整理和归纳。字数共计1800。